地藏经讲解网

卓刀泉寺住持担忧佛教商业化疏远有缘人 呼吁寺庙取消门票

发布时间:2024-07-10 03:19:28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卓刀泉寺住持担忧佛教商业化疏远有缘人 呼吁寺庙取消门票

图为:法云法师在挥笔书法。法云法师生活照。法云法师,1973年出生于湖北黄冈。1997年毕业于武昌佛学院。现任湖北省佛协秘书长、武汉市佛协副秘书长、古卓刀泉寺住持。( 肖添元 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牛晋阳、实习生肖添元)关公卓刀,清泉古寺。近日,记者来到武汉千年古刹-—卓刀泉寺,造访了该寺住持法云法师。身着灰衣常服,粗布鞋履,一身装扮显得朴素自然的法云法师,体型微胖,笑容可掬,竟有得几分“佛像”。待宾主坐定,沏上茶香,法云法师便追思怀古,针砭时弊,尽抒禅意,对武汉市佛教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刻解说。

武汉佛教源远流长 “四大丛林”各具特色

据地方志记载,武汉的寺庙修建始于东汉,在明清、民国时期发展达到鼎盛。在近现代,两位逝者长老对武汉市佛教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太虚大师属改革派人物,主张教理、教制和教产等佛教三大改革。他曾于1922年亲手创立武昌佛学院,此后全国佛教僧人跟风办学。此外,太虚大师还特别重视居士在家修行,倡导“工禅”、“农禅”;而昌明大师作为武汉佛教领袖人物,面对困难,机智应对,使珍贵佛教文化传承免于灾难。他也曾多次出访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地进行佛教文化学术交流,提高了武汉佛教界在国际上的地位。”法云法师介绍到。

依据历史僧众规模,武汉佛教有“四大丛林”,即汉阳翠微街西端的归元寺、武昌洪山南麓的宝通寺、武昌大东门外蟠龙山的莲溪寺和汉口黄浦路上的古德寺。其中,归元寺殿堂连绵,佛教文化保存最完备,居武汉“四大丛林”之首;宝通寺历来有皇室贵族护持,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1994年,武昌佛学院在此复办;莲溪寺为“女众丛林”,即尼姑庵,历史上这里曾是华严大学的办学之所;古德寺建筑风格颇具异域特色,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

寺庙商业化倾向严重 佛门声誉受损

"现在许多寺庙有些过于商业化,与有缘人隔出一道心墙,这不利于佛教文化发展。"法云法师分析了武汉市佛教文化发展现状,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今佛教界存在的一些弊病。“佛光普照山门开,有缘归心幸自来。”他呼吁全省各寺庙取消门票,要全身心致力于佛教文化的传播。

“近些年,一些关于佛教人士的传闻,对佛教界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有损佛门声誉。这其中既包括领袖人物不良作风、寺庙敛财等传言,也包括其他教派趁机肆意抹黑佛教形象的传播。”讲到这里,法云法师脸上满是严肃。

寺庙去商业化直接引发人们对于关联旅游经济的思考。在法云法师看来,寺庙是普度众生的清净之地,不应受制于旅游经济,更不能作为敛财的场所。“黄梅四祖寺就不收门票,香火旺盛,各方面氛围都非常好!是学习的榜样。”法云法师举例子说明。

星云大师曾讲到佛教“发财”的三种方法,即信心、结缘和布施。他认为,你有信心,财富就在你的心里,结缘是发财最好的方法,而布施如播种,在敬田、悲田里面播种都会有收成。

星云大师强调,佛教讲的最高究竟的财富是般若(智慧)。佛曰: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一首偈语入心,其功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

众生浮躁佛在心中 法云法师力推“生活禅”

图为:生活禅图解。

“很多大学生现在都来寺庙烧香拜佛,诵读佛经,祈求心灵上的宁静。”法云法师指出,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压力大,难免浮躁,甚至引起严重的心理偏差。“参悟生活禅就是调整心态的好方法!”法云法师随即解释说,生活禅是告诉人们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它包含三方面修炼:菩提心、般若见和息道观。

“卓刀泉寺每日18:00-19:00点,都会开办禅修的功课。仅一呼一吸,很多人都难坚持下来的。”法云法师说。接着他强调,如果能静下心来参悟佛学,之于个人,益于身心,之于社会,可以形成向善的力量。

生活禅是由净慧大师于1991年提出,这个佛学理念基于佛陀“普渡众生”的本怀,继承了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思想。他指出,参悟生活禅有四句口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净慧大师认为,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法云法师呼吁“保护佛教文化,兴办佛学教育”

法云法师痛心地说,寺庙历经沧桑,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或被付之一炬,或遭抢夺打砸。比如在“文革”时期,古德寺就遭到破坏,许多建筑被损毁、占用。据了解,武汉市硚口区长丰街办事处正在征询有关竺台寺的详细史料,却几乎无人知晓。

“目前,武汉各寺庙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很多信徒、义工出手帮忙护持,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一些年远失修的寺庙开始复建

。”法云法师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复建汉正街附近的西关帝庙。“西关帝庙因商而建,因时而废。那里做生意的人多,复建该寺庙得天时地利人和。”法云法师补充说。

佛学教育是佛教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一环。早在1992年,赵朴初先生就卓识远见的提出了“佛教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的主张。

“武昌佛学院原址位于武昌通湘门外千家街,1994年在宝通寺复建开办。因场地、资金、管理体制等问题,现在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法云法师说,人才培养是佛教界的一个短板,人才紧缺是现实问题。武昌佛学院作为近代中国佛学教育的先锋,如今没有发挥培育佛教人才的作用,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他呼吁,武昌佛学院应迁址东湖,傍水之滨,百年树人。

延伸阅读

卓刀泉寺简介

卓刀泉(又名御泉寺、泉寺、关庙),位于伏虎山麓。明景泰六年(1455年)《寰宇通志》记载:“在府城东十里,汉昭烈郊坛上。世传关羽曾卓刀于此,有庙在泉上。”清康熙时杜毓秀纂《武昌府志》载:“卓刀泉,县东十五里,为汉昭烈郊坛,寿亭候关羽行军卓刀坛下,有泉出焉。”又据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存之“卓刀泉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羽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据此人们传说:在东汉末年,关羽曾驻兵于此,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后来人们便把此泉取名为“卓刀泉”。为纪念关羽,宋时在此泉建寺,名曰“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织的地方。

在卓刀泉寺内,有闻名遐迩的“三宝”。其一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其二就是楚昭王朱桢题字的“卓刀泉”;其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难得一见的珍品——男身观音像。

除了这三宝之外,来到寺院内,还可以感受庙前的泉水淙淙,庙周的古木森森和宁静幽闲的山野青青。如今,这里将重新规划,他日将成为集关公文化和佛教于一体的重点旅游景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