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僧真实往事:预知死亡后留下四句话
发布时间:2024-04-02 03:20:07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史上被遗忘的临济宗高僧 汝州风穴寺是中原名寺,同时是天台宗与临济宗两宗祖庭。寺院历史悠久,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风穴寺曾出现了众多的大德高僧。天台宗七祖贞禅师在此开山,传承天台宗“衡阳三昧”,奠定了风穴寺天台宗祖庭的地位。风穴延沼禅师、首山省念禅师、云峨行喜禅师、憨休如乾禅师、颖石如琇禅师、脱颍海月禅师等相继在风穴寺弘法讲经,将临济禅法和临济家风发扬光大,使这里又成了临济宗的祖庭。 然而,近来通过对风穴寺塔林中古塔的研究发现,风穴寺历史上还有一位高僧,在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却在风穴寺的各种书籍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这位高僧,就是鲁云兴公。 鲁云兴公之塔 鲁云兴公之塔位于塔林入口处右边的土丘边,此塔为六角形三级密檐式,塔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每边开两龛,壸门内有砖雕花卉图案。由于年代久远,塔基须弥座一半已经被埋土中。塔檐为叠涩出檐,塔刹已毁。 一层塔正面嵌塔额,塔额右边一排文字为:“落发小师崇进、崇庠、崇达、崇春、崇道、崇真、崇政、崇圆、崇赟、崇通”;中间一排大字为:“大司空领临济宗大庆寿鲁云兴公禅师灵塔”;左边落款为:“至元二年四月八日,本寺住持嗣法小师洞然福月、首座志祥、提点法泉道祐、监寺道译觉谈建,石匠刘启甫,造塔广提点”。 从形制看,与风穴寺塔林中大多数六角形塔没多大区别。但如果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元代的塔做工更精细,水磨砖磨得分外细腻,砖缝很小,塔的各个部位尺度严整、棱角分明,塔基壸门内的砖雕花卉图案比较精美。鲁云兴公之塔(资料图) 寻踪觅迹 那么,这位“大司空领临济宗”的鲁云兴公是谁呢?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封号? 翻阅风穴寺相关书籍资料,竟然没有关于鲁云兴公的任何只言片语。这就更让人疑惑了:“大司空”在元代虽是个荣誉封号,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而“领临济宗”就更不得了。这样一个人,史上不应该没有任何记载留下。 一天,偶然搜到一篇《金元大庆寿寺高僧寻索》的文章,里面引用了《大明大兴隆塔院历代住山题名碑》碑文,列出了大庆寿寺金元时期共三十九代住持的传承谱系,而大庆寿寺的第二十五代住持,正是鲁云兴禅师。 通过进一步寻找线索,终于在《全元文》里找到了鲁云兴公的行实。 鲁云兴公其人 鲁云兴,名行兴,号鲁公,俗姓李,世居山东郓城,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李润为奉训大夫、济宁路兖州知州、飞骑尉,追封郓城县男。鲁云兴从小就聪明异常,“入乡校从师授书,日诵数十百言,仅一二过,辄记忆不忘”。在他十岁那年,突患严重疾病,生命垂危。他的父亲无计可施,求告于佛:“如果病好了,就让他出家做和尚。”第二天,他的病果然好了。 于是,他的父亲便把他送到当地的乐寺剃度做了和尚。“禅师初游讲肆,究唯识圆觉,凡疏钞若干卷,研覈无余蕴。耆年宿学,莫不降叹,自以为不及。最行为龙冈聪公所知,延居教痒。一日,忽自念曰:‘名相之学,筌蹄尔,未足以超出死生。’及弃去,北入京师,谒大庆寿西云安公,一见若有宿契。留三年,而尽得其道。西云喜曰:‘它日大弘吾宗者,必子也。’” 之后,兴公到海云寺任住持。十年间,将海云寺整饬一新。元英宗继位后,传召他回到京师,到圣寿万安寺校雠经文,在与大德高僧一起讨论佛法时,他的博学总能让人叹服,于是朝廷下圣旨让他到竹林寺做住持。 住持风穴寺和大庆寿寺 在竹林寺三年后,汝州风穴寺住持虚位,得知他的大名,不远千里派人赉香币,请他住持风穴寺,竹林寺众僧千方百计设法挽留。鲁云兴劝竹林寺僧人说:“道行于一隅,孰若行于四方?”到了风穴寺后,经过他的弘法讲经,从而使他所修学的禅法大行于汝水汉江之间。 不久后,他退居于寿安山。到了文宗时期,他到赵州的柏林寺任住持。“祖塔久不治,亟加严饰而一新之,丹垩炳焕,远近莫不瞻仰赞叹。寻请于朝,赐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号。” 文宗曾在朝中询问当世谁为当代高僧,都推举鲁云兴。朝廷便派人带着玺书,来请他入主大庆寿寺。开堂之即,又赐给他两方玉印,一为“庆寿长老”,一为“领临济一宗”。 他在住持大庆寿寺期间,“诸方衲子川奔云聚,钟鱼之声旦暮弗辍。师日率众为国祝厘,且大阐宗乘,以开导之,使如客得归,如醉得醒。士大夫有慕其道而造其室者,闻一言如执热而濯清风,病喝而饮甘露,虚至而实还,迷往而悟反。宗风以之大振,而西云之言于斯尤信。上益加礼遇,俾功德使闾闾,奉银章及名香上樽以赐焉”。 元统元年(1333年),皇太后派人到大庆寿寺,建药师会七昼夜。“越三日,禅师定起,谓左右曰:‘佛殿前放大光明,若等知之乎?’即声钟揖中丞与众共观,果见光焰陆离,上彻霄汉,经宿乃散。竣事之日,禅师升座,敷宣第一义谛,闻者咸悦。” 佛事活动结束时,鲁云兴禅师要来纸笔,写下偈曰:“纵横妙体任蹉跎,胜会周圆迥出窠。斫倒这边无影树,白云影里笑呵呵。” 写毕,投笔而逝。其年俗寿60岁,僧腊50年。这样往前推算,他当出生于1274年。 风穴寺不应忘记这位高僧 鲁云兴禅师圆寂后,根据当时的葬俗,在其最初出家的乐寺以及他后来住持过的寺院,分别建塔供奉其舍利。风穴寺作为他弘法讲经的重要场所,自然也建塔纪念。 到了今天,其他寺院里的鲁云兴公塔都已损毁,只有风穴寺塔林里,还矗立着鲁云兴公之塔。正是这座塔上的文字,让我们循迹追踪,终于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这位历史上的临济宗领袖,又显现出光辉。 鲁云兴禅师能诗会画,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在为鲁云兴所撰的塔铭里,称赞他“诗律则雅而不俗,字画则遒而不媚”。他还喜爱交友,中书李孟、张珪,翰林李谦、赵孟頫,集贤宋渤、李衍、王约等,都是他的朋友。 黄溍在撰写的塔铭里这样评价他:“盖菩提达摩之传,至曹溪而支分为二,至临济而派别为五。以临济子孙相次,专庆寿法席者,海云简公、赜庵某公、西云安公、北溪延公及禅师(鲁云兴)五人,而秋亭亨公及今显仪继之。奉天子命,佩以印章,而主领其一宗,则自禅师始。非特为其徒者敬信之,上而人主,下而公卿士庶,无不敬信之。本末始终,光明俊伟如此,臣溍是用备著其事,播之声诗,以诏永久,使四方学者知其所宗,而来取法焉。” “奉天子命,佩以印章,而主领其一宗,则自禅师始。非特为其徒者敬信之,上而人主,下而公卿士庶,无不敬信之。”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风穴寺,不应忘记这位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