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临济寺内建有义玄禅师舍利塔,名“澄灵塔”

发布时间:2023-11-08 03:21:05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临济寺内建有义玄禅师舍利塔,名“澄灵塔”

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唐咸通八年(867年)阴历正月十日,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卒,弟子收其衣钵,建塔以葬。据《重修临济塔记》文中载:“……塔岁久颓坏,一修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再修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又修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复修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岁戊寅重修。”

据史料载,义玄禅师主持临济院后,广接众僧徒传法,先是普化、克符二上座,师之法叔行也。以雄杰相与铺翼,而甘处下风焉。其善知识如龙牙,洛浦、麻谷、风林,皆炷香敷具,愿执弟子礼。但得一言半句发药者,即获道眼园明。后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待延以师礼,住持未几,乃杖锡归大名,居兴化寺东堂。师无疾,一日摄衣踞坐,与三圣(弟子慧然)问答毕,授以“正法眼藏”,复说偈曰:“源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还自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偈毕端然示寂,时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丁亥孟陬月十日(农历正月十日,明至今为四月)。门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真定弟子收其衣钵,建塔于临济寺。懿宗敬慕义玄禅风,敕谥“慧照”;赐塔名“澄灵”,即澄灵塔。

20世纪初的澄灵塔

之后,义玄禅师嗣师法弟子22人,各化一方,大阐玄风,兴化存奖为师之上首弟子,其下龙象蹴踏,济济多才,传持临济法派,千年不坠。义玄禅宗所有机缘语句,具载于师之(慧然)《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值兹祖师印重光,禅风而振之机,略述师之德业,泐之贞珉诸大德,可于有文字处,窥师之行,谊于无文字处。金代,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因世宗夜梦师乞徒塔于净域。遣使视之,果为粪坏芜秽所埋拥

。使还以闻,岁久,颓坏,世宗命官吏率高行师德董其役重修。距故址进二十步,树砖浮图(澄灵塔)九级,藏舍利(应为衣钵)焉。”

元代,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皇明弘治十八年,加之,风雨摧败,目就倾覆,寺僧以艰于修葺。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下诏至礼部,对出类拔萃的宝志、义玄等二十名高僧予以封赐。内有临济加封“真常惠照元(即义玄)禅师”。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吉旦,雍正帝谕旨传至正定,寺院主持僧净和、净喜敬录刻石,在第一层正面门楣上端,以砖框镶一块宽57.5厘米,高44厘米的青石质篆书“唐临济惠照燈灵塔”石匾额。同时,将雍正帝封赐宝志、义玄等二十名高僧的谕旨,用石刻镶嵌在塔上。

雍正封二十名高僧谕旨石刻

澄灵塔,为一座八角九级实心木结构密檐式砖塔,旧称高十丈五尺(30.47米)。塔下面为一宽大石砌基座,正中砌八角形石质塔基,之上为砖砌须弥座,须 □雍正封二十名高僧谕旨石刻弥座之上为勾栏。塔基边长530厘米,高116厘米,南北两面正中置通往上、下的垂带踏道各七步。座上枋之上,再次沿八角八面的形式用青砖四步,以逐步收敛的方法筑成一矮小的平台。台上各角立短柱,柱间正面嵌清雍正皇帝谕旨石刻,余各面均设壶门,门内栏板上均雕刻花卉、人物等,下嵌“卐”字图案砖雕,门间用隔间板柱相隔。在下层须弥座束腰的基础上,形成一段极为华丽的束腰,从外观上看,其呈现重叠式束腰状。腰上置扁平的普柏枋,上施层层跳出的斗拱,承托重台勾栏,栏板之上精雕“卐”字等纹饰。其内以仰莲上下四层紧紧将塔身第一层怀抱于之内。

塔身第一层甚高,椽飞和各层角梁为木质,余均为砖仿木结构。各角立柱,柱头作卷刹,其上塔头木与普柏枋并用,至角出头,但无任何雕饰。四侧面设饰方形假窗,四正面作砖雕拱形对开式假门,转角做圆形倚柱,雕刻精细,独具匠心。门内置四抹隔扇两扇,隔心纹饰多变,其上槛左右两侧饰扁方形门攒两枚,槛上的卷垫板及卷脸均做高浮雕花卉。券顶南门楣正面上嵌篆书石刻匾额“唐临济惠照澄灵塔”,阴刻篆文。塔身自第二层始,高度层层骤减,各角已不再设立柱,只在墙体上饰有普柏枋一圈,各开间的宽度也随之逐减。

塔平座及各檐下均做砖枋木构斗拱,补间辅作自下而上各层均只设一朵。设计巧妙,制做细腻,富于变化。其中平座及第一层檐下为五铺作单拱出双抄。第二、第六层为四铺作单拱,栌斗上除跳出正心华拱一跳外,两侧加施四十五度斜拱各一跳。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层仅施正心华拱一跳。第四、第八层仅于栌斗四十五度部位斜出抹角华拱一跳,外观呈八字形。整个塔身第二至第九层八级相距较近,层层出檐,塔以跳出的斗拱做承托,各斗拱设计精巧,富于变化。塔身各层顶面以绿琉璃瓦履盖,在角部戗脊下部装有仙人和戗兽各一件。其之下安木质角梁,其仔角梁头饰以套兽。同时,在仔角梁下及第一层所有飞椽肚下面,均悬挂风铎各一件,微风拂动,叮铛作响,使秀丽的宝塔增潻了诗情画意。在塔顶上冠以砖砌刹座和履钵,与铁质的相轮、宝盖、仰月、圆光、宝珠、仰莲等组成玲珑剔透的塔刹。澄灵塔造形挺拔峻秀,雕饰华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写道:“虽在至微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翻匠心的,只可惜这番苦心,七百余年来有几人注意过。刹下有莲座,很残破,上有金属刹。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1986年重修的澄灵塔

1966年3月22日,邢台大地震波及正定时,塔身受震波冲击后,所置上下构件及塔刹坠毁掉下,相轮镌刻“大定二十五年平山匠人铸相轮”14字。塔顶部和八、九层也随之被砸毁,塔身频危,残缺不全,其状目不忍睹。

1985年3月23日,为了抢修保护澄灵塔,由国家拨款和日本临济、黄檗两宗法吕的资助下,在有明法师的主持下投资6万元,于同年9月落架重修。

1986年重修的澄灵塔 参照早期遗存的照片和残存砖饰构件,进行重新制作,安装了塔刹,修补了一至七层塔身,拆除重修了八至九层,塔身仍保留金代风格。经过重修后的澄灵塔,雄姿焕然一新,形貌清幽,玲珑秀丽,被国家划入国宝之列。

2001年6月25日,澄灵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摘自《正定史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