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金刚经》说什么?领悟这两点,才能扫除生活烦扰

发布时间:2023-09-20 03:20:08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金刚经》说什么?领悟这两点,才能扫除生活烦扰

图文/若复有人

生活中,说起《金刚经》,很多人直觉里认为,佛经呗,学佛的人才读。

其实这部佛经,还真不是一般的佛经。一般的佛经有许多佛教专有的名词,有许多佛教流传发展的渊源,若是不了解,不得其门,可能很难阅读。

《金刚经》有点不一样,它和《论语》一样,基本上算是语录体的书籍,语言也较直白易懂,没有学佛的人读起来可能也会欣然接受。就像禅宗六祖慧能,相传作为一个平民,只听到有人读《金刚经》,即心生感悟,从此走上佛途。

而且语录体的书籍,有一个特点,就是单单拿出其中一句,或者一段,它还是完整的,更能让人易读。因此,有事没有读上两句,就像平常吃茶喝水,也很能解渴怡情。当然了,你也不必因此抱着茶壶不放,痛饮一番,那样可能不解渴,反而撑住了。

那么《金刚经》到底讲了什么呢?是什么使人有这种解渴怡情的效果呢?以下讲讲至关重要的两点,并引申出一些生活中事理,排除烦扰。

无法度生

第一点,就是《金刚经》中首要提出,且反复论述的观点:无法度生。须菩提提出第一个问题,要怎样安住佛法?又要怎样度众生呢?

经中的佛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是佛反复强调,没有一种专门的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经中叫这种法,只是一种方便罢了,若是因此执著于这样一种法,那就成了法奴。

佛说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这就像之前说过的竹筏渡河一样,竹筏只是一种渡河的工具,同理,佛法也只是一种开悟修行的便利,暂且这么说,不能因此把竹筏装在心里,甚至背在身上。

这说的是无法。度生,就是普度众生

。有人认为,有这样一种方便的佛法,能让人彻底解脱,世间有那么多众生,因此我要度众生。

佛就说了,所谓众生,即非众生。若是你有这种观感,认为我已高人一等,我区别于众生。有这种分别,就还没有真正了悟佛法。因为佛说一切法无自性,一切依缘存在,哪里还会有你和众生的区别?众生和你,不过是个代名词,你不过也是众生中的一员。若是分别,分别心会让人从此执迷。

另一方面,世间依缘存在,佛法当然也依缘而显现。你想着要度众生,还要看机缘有没有成熟。

因此,无法度生,没有固定之法,甚至没有法的概念,也没有我与众生的分别执念。

举个例子,你总想着要让孩子优秀,出类拔萃。可是你能说世界上有一种最成功的育儿经验,可以套用任何孩子身上吗?显然没有。孩子不是工厂线上的产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个体,他们有他们自己成长的不同的机缘。不要因为他家孩子学钢琴如何厉害,你也着急地让孩子哭着去学钢琴。

再者,你以为你是孩子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就以为你有多厉害,一切可以主导孩子,让孩子听你的。可能你不知道,孩子或许才是你的老师,他们可能比你更厉害。这就是无法度生。

无相布施

说完无法度生,佛接着就说无相布施。什么是无相布施呢?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福德的问题。

有人觉得佛法真是个好东西,因此发心要做善的事情,让自己和他人都能超脱。这种善和悲的扩大化,布施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布施的方式多重多样,大体有三:财物布施、言行布施以及法布施,就是经上说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等的布施。

佛说了,不能有这些概念化的布施,要不住于相,看具体的机缘而行布施。好比你今天去寺庙了,觉得随喜功德钱就是一种布施,殊不知你路上碰到的一个行乞淋雨的人才是你的机缘;又比如你布施财物是布施,他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服也是布施;你在寺院讲经说法是一种布施,他只在路边挂个灯笼也是布施。甚至都没有布施这一个概念,才是真正的布施。具体都要看各自的机缘对不对,没有固定说你要拿钱才是布施,这叫不住于相。

布施很容易就会引出福德的问题,觉得做了善事,就一定会得到福报了,大的布施有大的福报,小的布施有小的福报,这是世间最普遍的看法。这里,佛举了一个例子,来破除福德的多少、深浅等一类成见。佛说,你看虚空,你能究竟它的边际、猜测它的形状吗?显然不能。这并不是说,虚空的广大无边,福德也广大无边。而是说虚空的无所有、不可住、不可量,虚空是没有自性的,福德因此也没有自性。福德依缘才显福德性,本身没有福德一说。

如何理解呢?比如,现在有很多寺庙,提倡人们放生,这也算是一种布施。可是如果不根据实际,不依照因缘来行事,不顾一切放生,将那些蛇类放在人迹众多的野外,或者不根据当地环境能否适应蛇类生长,一味放就是了。这显然没有福德可言。

比如,你今天到寺庙吃素,认为可得福德。结果呢,浪费食物,贪得无厌,甚至怪寺庙的饭菜不好吃,吃饭环境不好等等。这显然也没有福德可言。

再进一步,你心中有福德这个概念,认为布施了就有福德,做了善事就有福报,那就是没有福德。因为福德本身也没有自性,本质上就没有一种福德存在,哪里有你想象的那些福德呢?福德,依缘而现。

这是无相布施。

无法度生,无相布施。其实度生与布施,只是两种不同的叫法罢了,它们都是在佛法依缘而现之下,而显现的不同形态的人的意念和行为方式,二者是一种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

说是度生,殊不知你度的对象可能正在度你;说是布施,说不定你布施对象也在布施你。二者位置一变,意义可能相似。

菩萨善男女,诸佛如如来。

布施与度生,如二而非一。

德法如虚空,皆不可思量。

是名波罗蜜,即非波罗蜜。

因此,不要执著于你是否学佛不学佛,更不必因为种种观念让生活僵化,一切根据机缘境遇不同,才显示它的道理。依缘而行,才能减少生活错乱,扫除你的烦扰,最后如如不动,这是《金刚经》要说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