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金刚经》中有两种菩提心,你知道是哪两种吗,要如何发菩提心呢

发布时间:2023-09-19 03:20:00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金刚经》中有两种菩提心,你知道是哪两种吗,要如何发菩提心呢

佛教文化中,在中国的汉译佛典中,若论历来持诵者最多的经文、感应最为昭著者,应该有《金刚经》、《心经》等。尤其《金刚经》从禅宗的达摩祖师到了五祖、六祖后,更是盛行。也因此,禅宗之风靡四海于国内外,读诵此经者较为普遍,但要读懂《金刚经》,就必须懂得佛说的两种菩提心,和如何发菩提心。

《金刚经》不仅在佛家弟子受持念诵,即文人艺术、科学界都有供养书写持诵者,都不在少数。而有叙述者这般评价:“《金刚经》可称佛家之五千文,古人谓“东国首重般若”,更详切点,应该说东国首重《金刚般若》。可见,金刚经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影响之大。

按堪布大师说法,《金刚经》主要宣说了如何断除执著,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在印度大德莲花戒论师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中:“第一:就是最初如何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如何修持六波罗蜜多,获得涅槃的大乘法门?第三点:最后如何调伏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本文大茶经,就依据堪布大师的讲解,来阐述《金刚经》中大乘正宗品应该如何发菩提心?且有两种菩提心是哪两种?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如何发菩提心?原文大乘正宗品: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一句译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第二句原文: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大译为:“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该如此发心,所有一切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当中,却没有一个众生得以度化。”

把这一品种分为两段,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据堪布大师说:“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发愿求证无上菩提,就是世俗菩提心;而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体空,叫做胜义菩提心。”两者菩提心则意义不同。

在堪布大师的书中说到,虽然发心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最大的责任,若没有这种菩提心,一切善根无从增长。但是,最终要明白:胜义中没有众生可度。那什么是“世俗菩提心”呢?

第一种:《金刚经》世俗菩提心,那什么是“世俗菩提心”呢?什么是“世俗菩提心”呢?三界轮回中的众生,不计其数,总的来说,世俗菩提可以包含在九类当中:

卵生:就是从卵中出生的,包括龙族、飞禽和有些人类,传现代史西德人类学家劳沃费兹博士等人,在研究原始部落时,曾在印尼婆罗洲的热带雨林见到女人在生育期间做在白色人蛋上,用体温孵化。是女人怀孕六个月生下蛋体,要经过三个月的孵化,等壳破裂。胎生:就是我们人和动物主要都是胎生。湿生:在夏天的昆虫多为湿生,其中人也有湿生的情况,在佛陀住世时,湿生的例子经常有听说,如《涅槃经》中提到的芒果树女就是,但如今这种现象早已绝迹。化生:天人、非天、初劫时的人、地狱众生都是化生。据说,一些大成就者也是化生,就如莲花生大士、以及圣天论师。有色:指欲界、色界的众生。《俱舍论》书中有云,欲界众生贪著五种妙欲,执著非常大,有实质性的身体。而色界众生断除了欲界的贪心,没有实质性的身体,但仍有比较细微的贪心,所以有一个光身。这两界的众生皆有色相,所以称之为“有色”。无色:无色界的众生。他们没有接触性的色相,只有一个意识的色相,这种色相极其微细,所以称为“无色”。有想:指四禅天中的广果天。此处没有欲界的粗大分别念,但仍有细微分别念。无想:指广果天周围的一部分天人。在《俱舍论释》中,有形容广果天犹如城市,无想天则如城市旁边的寺院。这里的天人除了初生与命终时,会起两次分别念之外,五百大劫中从不起一个念头。非有想非无想:又名有顶、非非想天,在佛教中是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没有欲界和色界的分别念,故称“非想”;若仍有微乎其微、极不明显的心识,称为“非非想”。《俱舍论》有云,此处不是没有心识,而是有一种贪执禅定的分别念,由于特别细微的原因,以低劣加否定而称为“非想”

。对于这九类众生,大乘菩萨都应发愿加以救度,使其有漏的身体和分别念融入法界,最终获得无余涅槃,这就是世俗菩提心。所以《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第二种:《金刚经》胜义菩提心,那什么是“胜义菩提心”呢?那么,什么是“胜义菩提心”呢?“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入中论》讲:“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堪布大师说:“菩萨虽然度化了三界所摄的一切有情,但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被度化的众生、能度化的菩萨,皆如虚空般不存在。严格来说,这种胜义菩提心何时在心中生起,彼时才是真正的菩萨。”

综上所述,之前须菩提问了三个问题,即如何住、如何修、如何调伏自心?通过以上内容了解,就发心,堪布大师说道:“可从世俗、胜义来分别回答。1、世俗菩提心:以发世俗菩提心为住,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为修,以所发的菩提心随时随地来调伏自心。2、胜义菩提心:以无有众生可度为住,安住于这样的境界为修,令执著万法实有的分别念融入法界来调伏自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