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经文,要讲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有多久了,这也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请看经文: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这一段话,诸位要好好地记住。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他现在成佛才十劫。我们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实际情形,比这个还要殊胜。比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有一万年的历史了,像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这么长远的历史,而它现在建国才只十天,刚刚开始。诸位想想,这正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为什么呢?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不久,才开始啊!现在去正好,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老资格。第十劫他就来了,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第十劫他就来了,岂不是老资格吗?
先讲此地这个‘劫’,十劫就是十大劫。劫有三种,这是大劫。在华严经寿量品里有这一句经文,说:“娑婆世界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日一夜。”娑婆世界是我们这个世界,由此可知,如果说是以我们这个时间来讲,才十劫,极乐世界才开幕啊,不过十天而已。所以,佛寿无量,今仅十劫,现在说法,真是时逢其会啊!一个有智慧的人,应当赶快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这是讲阿弥陀佛成佛之因,成佛的因缘。这一段是从诸经所说弥陀因地,举出这一些大乘经典里面,佛所讲的这个阿弥陀佛因地。这个第一:大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无量寿经里说:法藏比丘,舍王位出家,对佛发四十八大愿,即今佛是。经上说,在定光佛之前,有五十三尊佛,定光佛前面,第五十三尊佛,这一尊佛的名号叫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住世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有一个护法,是一个国王,护持他的。这位国王非常地发心,闻法欢喜。于是他舍弃了王位,将王位让给了儿子,他自己出了家,这就是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佛前就发了弘誓,很大的誓愿,一共有四十八条,我们称之四十八愿。无量寿经有好几种的翻译本,一般现在流通读诵的都是四十八愿这个本子。也有讲二十四愿的,二十四愿和四十八愿是开合不同,它有的时候把几个愿归纳为一愿。一般我们都讲四十八愿。法藏比丘,就是现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前身。前身,这是久远劫之前的事情,我们从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
其实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实实在在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修行多劫,实具无量因缘,不可思议。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几段经文里面,可以看到佛在过去因地修行当中,他做过出家人、也做过在家人。出家人里面,他做过比丘,也做过法师。在家人里面,他做过王子,做过国王、也做过转轮圣王。实在说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几乎是无论什么样的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他参学的处所。由此而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是在因地,或是在果地,悲心愈是深重,六道当中,没有一道不现身,没有一道不化众。佛在经上所讲的,我们刚才所看到这个八段,都是在人间。其余的几道没有说,虽不说,我们可以想像而知。这一点,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的去效法。我们要有佛一样的弘愿。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是在因地,或是在果地,悲心愈深重,六道当中,没有一道不现身,没有一道不化众。我们要有佛一样的弘愿。生生世世不忘自己的弘愿,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愿力薄弱,你的烦恼很重,这一投胎、一转世,必定有隔阴之迷。将你前一生,或者多生多劫之前所发的弘愿,忘得一干二净,那就可惜了。你的本愿要是忘掉之后,又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时候,业报力量强大,现前了,免不了又要三涂受苦。什么时候你从三涂出来,再遇到佛法,才会想起你过去的本愿。其实每一位学佛的同修,我们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形。你学佛是这一生的吗?决定不是。你一定是与佛一样,多生多劫的因缘。这个话,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佛在金刚经里所说的,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听了金刚经,不畏不怖,你还能生欢喜心。佛讲,你的善根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你过去已经亲近无量诸佛,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过去生中,亲近无量诸佛?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做薄地凡夫?还在生死轮回呢?就是一转世,一投胎,把前世本愿忘得干干净净,不能再继续修学,原因在这里。然而,那些诸大菩萨们,时时刻刻,关心这些初发心的人,也就是关心这些小菩萨。当他一转世,有隔阴之迷,在适当的时候,来给他作增上缘,要把他唤醒,从迷妄当中唤回头来,这是大菩萨护念小菩萨,为小菩萨作增上缘。我们就是这些初发心的小菩萨。这些诸大菩萨常常提示我们、常常在唤醒我们。问题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猛然警觉,继续以往的愿行,再精进、再努力,这一生就有决定性的成就。但是,只有往生西方净土,才称得上是决定性的成就。可以说我们过去生中,自信心太强了,认为不往生极乐世界,我一样可以断烦恼,可以了生死、证菩提。这个一念是错误的念头,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假如,我们过去发了愿,决定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今天也就不在此地生死轮回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觉悟,要知道过去的想法、作法是错的。从今天起,统统把它改正过来,一心一意专修净土,专念弥陀。希望在这一生中,决定不再错过,不会再误失了,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请看经文: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这一段,是介绍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当中的两大类。一类是声闻弟子,一类是菩萨弟子。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导师,这些人都是佛的学生。诸位看了经文,也许会问,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小乘的声闻?从四十八愿里我们知道,他方世界,定性二乘都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纯粹是大乘法,所以说极乐世界没有小乘人,小乘人也不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此地所讲的声闻,或是阿罗汉,名称与小乘相同,其实都是真实的大菩萨。前面已经说过,天台所判的四教,有藏、通、别、圆。贤首则判为五教,所谓小、始、终、顿、圆。那么别教七住菩萨、圆教七信的菩萨,都是断了见思烦恼。就断证上来说,与小乘阿罗汉是等齐、相当的;但是,在愿力、见解及修行上来说,要比小乘的阿罗汉,高出太多太多了。所以,名同实异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