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总结一下积福报的秘笈,为什么很多人行善很久没有发达

发布时间:2025-01-17 03:19:40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总结一下积福报的秘笈,为什么很多人行善很久没有发达

网上有很多帖子讲积福经验,其中大多数是从具体行持来谈的,比如要多放生,放生功德感应如何大等等。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写,主要是积福的大原则,因为原则比具体方法更重要。如果符合了这些原则,即使布施一粒米功德也很大,否则则是事倍功半。

要明白积福的大原则,首先要明白业力因果作用的大原则,即学会判断什么样的因果比较大,什么样的比较小。这就好像要发财,首先要了解做什么生意最赚钱,或者说怎样做生意最赚钱。这里我主要是依据《菩提道次第》的业果教授,分类总结了一下。那么,什么样的因果比较大呢?只要思考一下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是怎样完成的,就会发现它一定包含四大要素:行为发起人,行为对象,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比如张居士看到一个盲人拉琴者很可怜,发起了大悲心,每天碰到都捐给他1元钱。那么此例中的行为发起人就是张居士,行为对象是盲人拉琴者,行为内容是财布施,行为方式则包含发起悲心和每天坚持。下面我们一个个要素来看看:

1)从行为发起人来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为发起人的持戒(包括忏悔)水平。《广论》中云:“由是道理,则无律仪与有律仪,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时,显然后较于前进趣优胜。如诸在家修施等时,受持斋戒律仪而修,与无律仪所修善根,势力大小亦极明显。”宝蕴经亦说:“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相反,不持戒或者犯戒不忏悔,则“由无悔心不能善行,由覆藏过,虽先有善为恶染污,故应现受异熟之因,变为极重那落迦因。”如《涅盘经》说:“诸愚痴者,如蝇粘涕不能脱离,虽于小罪不能脱离。”各位看官,讲到这里,又回到持戒忏悔上来了。所以为什么我把它放在最前面,实在是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的基础。不但如此,持戒还是个变压器,同样做一件善事,持戒好的人获福N倍啊。(打个简单的比喻,你每天积福做功德就像不断往水杯注水,但是如果你不持戒等于水杯漏了一个洞,如果你漏的比注入的还多,你说你的转变会有多大,建议大家上网搜索一个视频俞净意公遇灶神游记,道理很浅显易懂,对大家帮助会很大)

2)从行为对象来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象是否“福田”。 福田一般指三宝,师尊,父母等,比如通常讲的“八福田”是佛、圣人、和尚(亲教师) 、阿阇梨(轨范师)、僧、父、母、病人等称之为八种福田。对这些人,虽无猛利意乐,略作损益就能得大福或大罪。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一些居士开口闭口就敢骂一些有名气的法师时,总是觉得恐怖。僧是福田啊,万一他还是个菩萨,你就完蛋了。《四十二章经》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充分体现了不同层次对象的“能量级别”。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一点,“八福田”中有病人一项,主要是因为一般来说病人是最为痛苦和需要帮助的,但我们不能死读佛经,要抓住其实质内涵推而广之,也就是说一切剧烈痛苦中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福田。不能过分拘泥于对象是否这八类“福田”,要知道发心才是一切的根本。大悲心,大恭敬本身就是最大的福田。有的居士为了快速培福以便40岁前成为千万富翁,决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非重量级大活佛一概不供养,即使对近在咫尺的苦难也漠然置之,不闻不问。此种芝麻发心,能否在肥沃的福田里种出大西瓜,还真是难说。

3)从行为内容来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由事情本身的性质。这个涉及的方面很多,我只是举一些例子,其他的大家自己看佛经总结吧。比如,同样是布施有情,正法布施就比财物布施功德更大。供养佛中,正行供养,较诸财施、财物供养最为超胜。身语七支的恶业程度,从排序上,是前前重于后后(即杀生重于偷盗等。。。),意之三业则是后重于前(即愚痴重于贪嗔)。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愚痴比贪嗔的恶业要重。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愚痴是一切恶业的根本,所谓“宁可破戒,不能破见”。哪怕因管不住自己起了贪嗔造了业,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还可以忏悔,还有救,但如果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觉得自己错了,继续飞奔在通往地狱的路上,那就没办法了。我看到不少杀生为业的人,人很纯朴厚道,但因为愚痴,日复一日地做着严重的杀业而不自知,想起来都替他们难过。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说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因为法布施是救愚痴的啊。

4)从行为方式来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意乐发心和坚持程度(串习)。住于菩提心或悲心中所行善业,哪怕只有短暂的一瞬间,或所做之事微不足道,也会获得很大的福报。前面讲菩提心时已讲了很多,就不多谈了。空性的力量也很大,如《宝蕴经》说:“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于此诸塔,复经微尘沙数之劫,以一切种可供养事,承事供养;若诸菩萨不离一切智心,仅散一华,其福极多。”当然反过来讲恶的心破坏力也很大,如《入行论》云:‘千劫所集施,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这是嗔心的破坏力,是反面教材。

串习就是反复经常做。一件小善,只要长期不断串习,就可以积成大善,而且我个人的理解,这个过程可能还有一定的累加放大效应,用个数学式表达一下:比如假定其他条件一样的前提下,偶尔做一次某善事得到的功德为X,而每天坚持做这个善事,连续1000天得到的总善业为Y 1000*X。当然反过来说,一件再小的恶业,只要不断串习,也会日积月累而成为大恶。

据我的观察,很多同修抱怨自己努力求福多年却毫无改善,多半是在这几个大原则上出了问题,不是发心不具就是不肯持戒,要么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串习的力量(恶业倒是串习得很精进哦,简直每日不断,呵呵)。

我当年还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想出国留学。但学习成绩一般,只读了本科,没有任何研究背景,托福考得也不好,家里更是没钱供我出国,我要出国一定要拿到国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才行,难度很大,当时有些绝望。我想,不能坐以待毙,拿奖学金不就是钱财方面的福报吗?那我就修布施供养。可是我又没钱,咋办呢?幸好我明白这些道理,就活学活用,制定了一个修福计划:

1)努力提高持戒忏悔水平(从行为发起人自身下手),当时尤其注重戒除淫和盗,一个是最损阴德的,一个是最损财富的。

2)尽量拿出一些钱物来供养上师(从行为对象下手),上师是我能找到的最大福田了。

3)经常进行法布施,法供养和随喜(从行为内容下手),而且这些都不用花钱啊。

4)发愿每天至少布施一样东西,即使再小的东西,再困难,也要每天坚持,而且要尽量以慈悲心布施(从行为方式下手,串习力加发心啊!)当时这个最困难了,我想了很多办法让布施不至于中断,但我实在没什么财物,有时候我只能送给别人一支香或一点食物,更多的时候我连这也做不到或不方便做,那么我就施展绝招:喂蚂蚁!比如我早餐买一个面包,吃掉一部分,留一点念经加持后,搓成面包渣给蚂蚁施食。《点击进去直接阅读:布施蚂蚁和鱼的果报不可思议------功德和方法!(非常实用,大力推荐!)》要点是:首先要观想它们是自己的父母,发起解救它们出苦海的慈悲心,然后念经加持回向,这样让它们和法结缘,不但暂时得到饮食饱足而且以后有机会修行解脱得到究竟安乐。搓成碎面包渣是便于它们搬运和食用,直接撒在洞口上是让它们不需要走远路,守在家门口就可以“喜从天降”。这样将来施食者的果报也大概会是毫不费力的得到财富吧。

这样做了几个月后,作了一个梦,显示了此事很好的顺利缘起。又请一位空行母观察,她也说七,八月份可以成办。后来果然在七月底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之后的一切都非常顺利,其中一些细节也和梦兆吻合。

我经常问初学佛的同修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大的善?这个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是放生,有人说是念佛。其实都没说中关键。最大的善,就是菩提心啊!真正的因主要是从“心”来的,心怀恶念的布施或念经不见得会带来善报;而真正发菩提心,只要一刹那,哪怕什么都没做,就可以灭无量罪业,积无量资粮。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说: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菩提心在一切善法中,没有一个善法可以超过它,因此称王。这一点怎样理解呢?我谈一点体会:

1)善法虽说很多,但当我们发了菩提心后,一切善法无不为这菩提心之所统摄。换句话说:菩提心能领导一切善法,而一切善法却不能领导菩提心。在大乘经典中,常说到菩提心是由大悲心所触发的,因此二者有著密切而不可分离的关系。观音大士一次曾向佛陀这样表白过:一个菩萨行者,不必广修一切法门,只要修学大悲法门,其他一切法门都将随大悲心而转。如果不是大悲菩提心,纵然能修善法,也是狭小而不广泛的,是间断而不常恒的。本此可以了解,一切善法莫不在菩提心的统领下而得完成,所以称为诸善中王。

2)菩提心是针对所有众生的(一个也不能少!),而一般的善行只是针对有限的众生的,从数学上讲,拿有限除以无限,有限再大结果也是零。

3)要明白为什么菩提心是最大的善,还要明白人的“恶”从哪里来,归根结底都是从我执来。为了得到“我”想要的财色等而生贪,得不到时则生嗔,进而起行造业,都是为了“我”好。真正的菩提心,是从根本上铲除我执的。即使是在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中,比如“自他相换”,把众生的苦承受过来,把好处给众生,也能从世俗分别心层面上把我执压缩和破坏到极点。带有我执的善,都是不纯净,不彻底的,有限的,相对微弱的。铲除了诸恶的根本,反过来,自然就是最大的善了。

4)任何的善行,哪怕看起来非常微小,但与菩提心结合后就可以成为将来成佛的种子和资粮

。相反,任何善行,没有菩提心,就可能仅仅成为世间小善,甚至成为“三世怨”。比如,某人一世贫贱,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而努力积福。因果不虚,下一世果然做了大官或发了大财,因为宿世没有种解脱的因,所以这一世拼命享受和做恶,福报大了也更加有能力做坏事,最后结果第三世还是下恶道,这就是所谓的“三世怨”。因为宿世的发心不正,辛辛苦苦积累的福报,不但没有带来解脱获得究竟安乐,反而最终还是下了恶道----只不过比直接做恶的人晚了一生而已,岂不可悲可叹?修菩提心,就可以避免这种过失,所有的福德,固然会根据愿力和因缘体现在世间福报上,但更重要的是全部都可以转化为成佛的因。

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总结了发菩提心的十种利益:

一、入大乘门。是否进入大乘之列,取决于相续中是否生起菩提心。

二、获佛子名。是否能成为佛子,取决于有无菩提心。行者若发起菩提心,菩萨们将视其如手足同胞,十方诸佛也像转轮王得到太子一般欢喜,此人已成佛子;何时与此心分离,何时即已不在大乘菩萨之列。

三,映蔽声闻。《弥勒解脱经》中说,譬如王子虽小然能映蔽诸耆老臣僚,金翅鸟虽小而能映蔽其它禽鸟;相续中发菩提心之初业菩萨,也能映蔽一切声闻独觉众。

四,成就最胜福田。相续中发起菩提心的人,当成为人天的最上供养田,所谓“人天世间皆应礼敬”,“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五、易圆满资粮。宗大师说:“犹如最胜点金汁,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胜者身,故应坚持菩提心。”圆满福德资粮,没有比发菩提心更殊胜的方法。倘若不是怀着菩提心,纵使经历几十万劫,将摩尼宝装满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给亿万有情,其果报终究有竭尽的一天,因为这一布施既非菩萨行,也不是成佛之因。反之,如果怀有菩提心,即便只布施畜生一抟之食,其果报也是无穷无尽,因为这一布施既是菩萨行,也是成佛之因。

六、速净罪障。正如《入行论》中所说:“罪恶力大极难当,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七、成就所愿。菩提心发起之后,当能实现现前与究竟的一切目标。最殊胜的目标就是为一切有情除去生死等一切痛苦,扦为他们成办究竟解脱之乐。

八、损害与中断不侵。菩萨能够得到双倍于转轮王的保护。昼夜六时,一切伤害、魔祟、障难等不会发生;四大天王不请自来,像仆人那样随时卫护。

九、速疾圆满一切地道。生起一切善法的根本是菩提心,有菩提心者,即使小到布施给乌鸦一口之食的善根,都能转成佛位之因。所以,地道的圆满将极其迅速。

十、成就众生无余安乐之良田。菩提心是一切法蕴的心要、诸大菩萨的修持中心,故能成为一切众生究竟安乐的最胜良田。

诸净罪法中,没有比发菩提心更为殊胜的。无著菩萨修习十二年的善业,抵不上他刹那生起大悲心的力量。《宝树经》云:“犹如大地,菩提心能消融一切不善法;如劫终之火,菩提心能焚毁一切罪业。”

总而言之,诸菩萨即便发一念菩提心,其福德果报都是百千万劫说不能尽的,况复一日一月一岁乃至百岁,发起、受持真实菩提心,一切诸佛于无量阿僧祗劫,赞其功德亦不可尽。如《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说:“譬如天雨一滴之水堕大海中,其滴虽微,终无灭尽。菩萨善根愿向菩提,亦复如是,无有灭尽。”菩萨发心无有齐限,等众生界,虚空无尽故,众生无尽;众生无尽故,菩提无尽;菩提无尽故,回入菩提大海之福德亦永无穷尽。《勇授请问经》说:“菩提心福德,假设若有色,遍满虚空界,福尤过于彼。”纵然初发心菩萨有时会现出昏睡或放逸的行为,但是他们利益众生的意行功德,依然会相续不断地增长。如龙树的《宝曼论》:“此无边众生,菩萨依大悲,从苦而拔济,愿彼般涅盘,从发此坚心,行住及卧觉,或时小放逸,无量福恒流。”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修法是可以24小时不断增长功德的”,我想了想,最后只找到两个,就是持戒和菩提心,或者把这两个合二为一,即以菩提心受持菩萨戒。这可是有经论依据的哦。大家想想看,世界上哪里还会有这么便宜的事,连睡觉都能“无量福恒流”的(这里不包括定力很深,能在梦中修行的人)。我们经常对一点小布施之类的善业尚且沾沾自喜,而这样的大便宜却不肯占,是不是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我在本文中会反复强调持戒和菩提心这两个东西,就是希望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佛法说,不论做什么,都有其因缘,具备了因缘,然后才可做成你所要做的什么。发菩提心,自亦缺少不了因缘,如果没有因缘,不会发菩提心。修菩提心次第的教授,以格鲁传承来说,主要有“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事实上,把两个混杂起来修有时效果也很好。具体修法可以参看《发心秘授》《菩提道次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