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威南
所谓“三岁定终生”,现代人大多对幼教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也知道应当要加以重视。那么,作为一个佛教徒,要引导孩子学佛,让孩子自小即接受佛法的熏习,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能够在佛法修行上有所成就,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关键在那里?我们不妨以近代佛门一代伟人弘一大师童年所受教育的范例来参考,是甚么样的幼年启蒙为他成年后在世间艺术、事业上多姿多彩的成就,而后又更上一层楼,成就佛法出世间,超凡脱俗的功业打下深厚的基础?
胡宅梵居士《记弘一大师之童年》一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位在家时是才子、俊杰,出家后是人天师范、佛子楷模的人物,其幼年时到底受到了一些甚么样的启迪,其父母、家人及童年经历又如何铸造了有利于其一生际遇的种子、根苗。
本文缘起于“民国十九年,亦幻和尚住持慈溪金仙寺”之际,这一年秋天,弘一法师也来到了这里。胡居士当时就居住在寺院附近,时常得以亲灸弘一法师。有一天,胡居士和法师谈起:“师父童年时候的事迹,世间很少有人知道,可否请您说来听听呢?”弘一法师答说:“当时年幼无知,小孩子的事不值一提!唯有我父亲乐善好施之行,颇有激励人心思善、带动世间善良风俗的作用,还可以传述,而且这与我幼年的生活,也有密切的关系。”于是弘一法师乃条述他的幼年状况,胡居士即秉笔为记,记录完毕后呈上给大师亲自审阅,复经大师亲以朱笔改正,因而胡居士自己在文章开头记述作文缘起时宣称:“…则此篇可称其(按:即弘一大师)幼年之真实史也。”由此可知,本文确实可信,对于了解大师一生成就的基础根源,即其幼年生活的真实情形有极大的帮助。(按:此文收录在《弘一大师追思文集》中,原文全篇可在“报佛恩网-般若文海简体站”http://www.bfnn.org阅读。)
文中记述大师父亲“筱楼公精阳明之学,旁及禅宗,颇具工夫。饮食起居,悉以《论语》〈乡党篇〉为则,不少违”,说明老人家学而起行,学以致用,学儒、学佛,按照圣贤典籍所记载的教诲作为自己生活起居的守则,绝不违背,并非背诵、口谈经典,拾人牙慧而已,非常注重身体力行,下苦功去实证、体验书本上所记载的种种道理。老人家在自己勤奋努力获得酬报,生活渐渐稳定之后,并没有忘记那些尚在苦难中的人们,他“晚年乐善好施,设义塾,创备济社,范围甚广,用人极多,专事抚恤贫寒孤寡,施舍衣食棺木。每届秋末冬初,遣人至各乡村,向贫苦之家探察情形,并计人口之多寡,酌施衣食。先给票据,至岁暮,凭票支付。又设存育所,每届冬季,收养乞丐,不使冻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年斥资千万计,而不少吝惜,津人咸颂之曰李善人。性喜放生,所放鱼鸟不知凡几。”老人家通过种种社会公益事业利人利物,心怀博爱。值得注意的是:“放生”,现代的名词叫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在救护生命,企求人类与万物皆和谐地共同生活在这彼此共有的生态环境之中,对内则逐渐熄灭自己的嗔恨杀害之心,实现内心的安宁平静。
除了父亲身教对大师幼年个性形成所造成的影响之外,在父亲逝世之后,大师幼年所阅读的一些书籍和童年经历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行为:“师至六七岁,其兄教督甚严,不得少越礼貌,并时以《玉历钞传》、《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嘱师浏览。时有王孝廉者,至普陀出家返,居天津之无量庵,师之大侄妇早寡,常从王孝廉学大悲咒、往生咒等,并学袁了凡记功过格。时师年约七八岁,见而甚喜,常从旁听之,旋亦能背诵,且亦能学记功过格。师有乳母刘氏,能背诵《名贤集》(集为格言诗,四五七言递加),时教师习诵其词,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又如‘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师虽在八九岁之间,亦颇能解其义。”从中我们认识到:大师童年接触的人物中有学佛的孝子及其守寡而虔诚持诵佛教咒语,并且每天依据“功过格”来检点自己言行及思想、念头的大侄妇,还有熟背格言的奶妈,童年的大师即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不少儒家及佛法的金句、典籍,接受佛家及儒家教育的熏陶。身负督导童年大师的哥哥非常注重教育他一定要有礼貌,而且丝毫不苟!身为兄长的他为童年大师提供的“儿童读物”又有那些呢?其中《玉历钞传》即现在也流通甚广的《玉历宝钞》,说的是因果报应,内容详述行善得福,做恶下地狱的种种情形,《百孝图》是教孝顺的教材…《格言联璧》是一些人生经验、待人处事的智慧言语,现在也还有流通。学习礼貌,了解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是大师童年时候身边的大人不约而同地对他所进行的重点教育,也是大师叙述此段往事时特别要启迪我们后世学人的重点:人格的淘炼、处事待人的智慧以及礼貌的培养,从孝顺双亲开始,到恭敬一切人。这是养成像大师这样一个才子,乃至后来学佛、出家后被尊称为“完人”、“大师”的一流人物至关紧要的奠基处!原来大师是先有好的做人态度,才有后来的才华洋溢,学甚么、做甚么就像甚么,多才多艺,样样都做得好:艺术家、老师、儿女、丈夫、父亲、法师…每一个人都尊敬他、怀念他,即使今天读他传记、听闻他的事迹的我们也对他深深仰慕!这一切从那里开始?自小懂礼貌,知道因果,有孝心,能尊重别人,是从德行教育培养起!
值得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是:当弘一大师在自述七、八岁的童年往事时特别一提自己也能学袁了凡记功过格,当然有其深意!弘一大师持戒精严,德风高尚,许多人都熟知,然而大家可有想过:他的基础是在那里打下的呢?“功过格”是每天检点自己生活起居中各种善恶行为,不论功、过都加以记录,自我评审、激励,作为改过反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