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宣化上人:凡是到峨嵋山朝山的人,普贤菩萨都帮助他成就道业

发布时间:2024-11-05 03:15:17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宣化上人:凡是到峨嵋山朝山的人,普贤菩萨都帮助他成就道业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服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我们人做善为什么不成佛?也就因为善恶夹杂。做点善事,里边又掺上一点恶事;做一点恶事,里边又夹杂一点善事。

譬如你看见一个穷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你就去帮助他。帮助他之后,你又想利用他。“以前我对他有过好处,现在我可以叫他给我做一点事情,也不需要给他多少钱。”这个人以前受过你的好处,你再叫他做事情,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要工钱。譬如原来他做一天工可以得到二十块钱,你叫他作一天工只给他十块钱,无形中就便宜了十块钱。这就是你做善事里边有自私心,你那十块钱的功德就没有了。

总而言之,如果你做什么善事都有一种企图、希望,希望将来得到好的果报,这样善业里边就会夹杂着恶业,所做的善业就不清净了。

所以我们做一切善事都不应该希望别人的回报。譬如你去帮助人,不要希望他再来帮助你。你若希望他再来帮助你,那就是一种自私心,这根本就不是在帮助人,还是在帮助你自己。你若是真帮助人,为什么你希望他再帮助你呢?你为什么要他对你有好感呢?说说看!现在你帮助他,希望他感激你、谢谢你,将来再帮助你,这岂不就是一种贪心嘛!这不是真正的帮助人。

真正做善事帮助人,应该是“施恩不求报,予人不追悔”。你对任何人有好处,都不可以要求他将来报答你。或者他真的会报答你,那是他的事情,你自己不能有这种希望。你一有这种希望,这也就是攀缘。你给别人什么东西也不要后悔,说:“哎呀!我这个东西给了他太可惜了,我不应该给他的。”这就后悔了。你已经给就给了,世界的物质就世界人来用嘛。所谓: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好像有一些个做善事的人,或者供养三宝,他无论拿一点什么东西出来,都想要在报纸上发表消息,给自己卖广告。好像这儿有一个中国人,有的时候就买一点菜蔬、水果来,到这儿来拿着这些东西,就希望大家都能看见。“你看我是个大护法,来供养三宝来了!”你做善事欢喜叫人知道,这不是真善。为什么呢?因为你是贪图这个善的名。“某某人真是好人,报纸上说他做了什么什么好事。”做点什么事就要在报纸上发表一下,叫大家知道,这不是真善,这是假的。可是假的还是比不做好一点。做假的,慢慢就可以到真的地方。如果连假的都不做,这更是次一类的。你做的坏事怕人知道,那就是最大的恶处了。

你做善事欢喜叫人见,这就不是清净的善业。那么是不是要偷偷地去做善事呢?也不必。你也不必想叫人知道,也不必想不叫人知道。你一定要偷偷地去做善事不叫人知道,这是好没有人知道的那个名,这也是一样的。

所以修道最要紧的就在这个地方,你也不需要叫人看见,也不需要不叫人看见,要行所无事,做了就像没有做似的。你想叫人知道你做了善事,这是一个好名;你不叫人知道你做了善事,那也是一个好名,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你做善事要叫人知道,这是有所执着;你不叫人知道,这又是一个执着。那要怎么样子呢?不要执着。你不要一定要人知道,也不要一定不要人知道。你要做了这事情就等于没有做,你没有做,怎么又会有一个好名的心和不好名的心!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就叫清净的善业。清净的善业就是这样清净法的。这种清净善业的力量是特别大的。

“摧灭一切烦恼力”:摧就是摧伏,灭是灭了。灭什么?灭你的烦恼,这是最难的。人哪,你叫他怎么样都可以,但是你叫他没有烦恼就很难。因为烦恼无尽,所以没有烦恼最难。

难是难,可是你还是要断它。四宏誓愿不是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吗?誓愿断也就是摧灭,摧灭也就是断,断一切的烦恼。

从哪一个地方断呢?怎么样断法?灭又从怎么样灭呢?你不生,它就灭了嘛!有生才有灭,有灭才有生。你不生烦恼就是灭了。你若生烦恼,这烦恼就没有灭。你不生也不灭,就没有烦恼,这就是摧伏一切的烦恼。

烦恼讲起来有很多,简单讲就是贪、瞋、痴。这贪、瞋、痴是根本烦恼。你没有了贪心、瞋心、痴心,这就是摧灭一切烦恼力。

这个烦恼虽说是誓愿断,但你也可以再发个愿,誓愿不断!不断留着它做什么呢?留着它用处大了。你若把烦恼断了,菩提也就断了。所以我就不叫你断烦恼,因为烦恼即菩提。烦恼不断,那怎么办呢?要变。怎么变法呢?这个变就是变化无穷,所谓

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所以烦恼要化,要紧的地方就在这儿。以前他们说断,我现在给改了,烦恼要变不要断,一断就把菩提都断了

。为什么呢?烦恼即菩提嘛!那么怎么样化法呢?当然有方法。现在科学这么进步,化学这么昌明,这个烦恼现在应该用一个「化」字来化。

怎么化法?我告诉你们,这个烦恼就是冰,菩提就是水。你若把冰打碎了,放到一边去,这是断了,可是菩提也没有了。如果你用阳光把冰照化了,这冰就变成水了,水就是菩提。烦恼即菩提也就这个道理。你若把烦恼化成水,变成本有的佛性,那就是菩提,就是觉道。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我常常对你们讲,不过你们都不注意听,所以就不会用。譬如有茶杯这么大一块冰,你若拿着这块冰照着人的头上一下子打下去,可以把人打得头破血流,即刻就和阎罗王去见面去了。如果你把这块冰化成水一碗水,你拿着这碗水,就是用上你几千万磅的力量,照着这个人头上泼去,也不会泼死人的。本来是一样的东西,由冰变成水,就差这么一点点,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由这一点就证明,你若能用菩提心去教化众生,众生就会很欢喜地接受。你如果用烦恼去教化众生,他宁可死也不接受你的教化。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烦恼要化,不要断。你烦恼断了,菩提也没有了。你说冰会打死人,不要它了,但你不要那个冰,水也就没有了。

这个烦恼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烦恼就是从菩提那儿来的,不过它变成冰了。但是冰也就是水,水也就是冰。因为这个,所以烦恼即菩提。你若会用了就是菩提,不会用就是烦恼。你会用的时候,它就妙不可言;你不会用,那就是粗不可言,太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告诉你们大家不要断烦恼,这回留着了。

“降伏一切诸魔力”:降伏诸魔就是令魔不来恼乱你修道,而且又能变成护法。这个降伏有种种的降伏,有以自己的神通来降伏一切诸魔,也有以自己的道力、德行、定力、慧力、戒力来降伏诸魔的,有这种种的不同。

这个诸魔有天上的天魔、地上的地魔、人间的人魔、鬼怪里头的鬼魔、魑魅魍魉之中的魑魅魍魉魔。又有境魔,就是境界的魔,又有病魔、自心魔。外边一切的魔,如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以及魑魅魍魉魔,都容易降伏,唯独这个自心魔不容易降伏。这个自心魔时时刻刻都在你的心里边,使令你不守规矩,所以最难降伏。

但你若是持戒力坚固,有真正的戒力,一切的魔王也没有什么魔法可以摇动你这种定力、戒力,所以你若有定力,也可以降伏一切魔。所谓“大山崩前而不惊,美女当前而不动”,就是再大的山在你的面前崩塌了,你也不生恐惧心。人最容易犯的是婬欲的魔,无论你是男人女人,这婬欲的魔一来就不容易定得住。

这个婬魔或者假藉一般的人来魔你,或者现出一个变化的身来魔你。如果这些你都不为所动,那么他就在梦寐中来魔你,就在你梦中变出一个最美貌的女人来引诱你,想得到你这种的宝贝。这时候你若是没有定力,就会被这种婬欲的魔所恼乱。这婬欲魔遇着男人,就现一个女人身;遇着女人,就会现一个男人的身。或者现出最美貌的相,或者现出来你平日最欢喜的那个人的样子。你的定力若不够,就会被这种魔的境界转了。你若有定力就不会被他所摇动。

讲来讲去,这个魔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魔叫魔罗,翻译为“杀者”,他专门来破坏修道的人。你想修道,他就来破坏你的道业。被魔所摇动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都是愚痴、没有智慧的人。你要降伏这个魔也要有种种的方法,你若有智慧剑就可以降伏诸魔。你有智慧宝剑,一切的魔王来了,你都可以把他斩了。

有的用咒力来降伏诸魔。你若持咒持得圆满,也可以降伏诸魔;你若诵经诵得纯熟,也可以降伏诸魔;你若拜经拜得有感应,也可以降伏诸魔。

降伏诸魔的方法很多,因为魔王的种类很多,所以我们降伏诸魔的的方法也很多,就看你临时会用不会用。

〈楞严咒〉有五会,五会就分出来五部,中央是佛部,东方是金刚部,南方是宝生部,西方叫莲华部,北方叫成就部。

中央佛部是以毘卢遮那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作部主,东方金刚部是以阿閦佛作部主,南方以宝生佛作部主,西方莲华部是以阿弥陀佛作部主,北方以成就佛作部主,又叫羯摩部。

这五部有五种的法:

(一)息灾法──就是息灭一切的灾难。

(二)增益法──你诵这个咒就能帮助你增加道心、智慧,一切对你都有利。

(三)降伏法──就是以咒的大神通力来降伏你,令你不能不守规矩。

(四)勾召法──这个魔不论他距离多远,或者千里、万里、万万里、百千万万里,甚于在其他的世界、其他的星球上,你一诵上这个咒,就可以把他勾召来,就好像用一个勾子把他勾来一样,他不来都不可以的,这叫勾召法。

(五)成就法──无论你做什么,你诵这个咒都会有所成就。〈楞严咒〉里边就包括这五种的力量,最妙不可言,有不可思议的境界。

“圆满普贤诸行力”:普贤菩萨的行力最大,他是行力第一的。这一位菩萨在中国就住在四川峨嵋山。

峨嵋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常常有一种金光现出来。修道的人多数要到四川去礼拜峨嵋山。这峨嵋山很高,登山的路有一百多里路,很不容易走的,但还是有很多人登山涉水,从很远的地方来礼拜普贤菩萨。

为什么要礼拜他呢?因为这一位菩萨发过愿,凡是到峨嵋山朝山的人,他都帮助他成就道业,所以有很多修道的人去礼拜他。普贤菩萨的这种行力不容易修圆满,但是普贤菩萨能够圆满这一切的行力。好像前边发的这十大愿王,每一个愿都要修到虚空没有了,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的烦恼也没有了,他这种愿力也不会穷尽,还是照着他这个愿力去行去。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