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也换了几次,最后觉得那些门,《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都喜欢,只能到悟,入不进去。入不进去,真实受用得不到,最后怎么办?在《华严》、《楞严》、《法华》里面发现,发现净土。《华严经》普贤菩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是从这里相信净土,不再怀疑了,从这个地方真正一心一意来学这个法门,但是还是喜欢读《华严经》,到八十五岁这一年,自己感觉得来日无多,怕耽误往生,《华严》舍掉了,专攻《无量寿经》,选择夏莲公会集本,选择黄念祖老人的集注,专修专弘,为什么?这有把握。
往生到极乐世界两个条件: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假的;真正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接引遍法界虚空界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真信,真想往生,这就有缘。这个对我很契机,我很喜欢,不找麻烦,这真简单、真容易。念佛的功夫,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记住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念佛呢?念佛是往生之后品位高下,是这么回事情。
那你要问我:法师,你想什么品位你就满足了?我告诉你,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为什么?我发的心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我要学一个完整的课程,那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念到研究所,小学一年级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有的是寿命,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扎根,那个根扎的一定好。所以我不想插班,我是想从头念起,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我要这样学法,这是真有把握。我也不求“功夫成片”,我也不求“一心不乱”,我只要真信切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佛都来接引。这个话是佛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佛没有妄语。所以这个法门你要遇到了,人人有份、个个圆满成就。我们走一个稳稳当当的一条路,不跟人竞争。你们要争品位,我连品位都不争,老老实实到极乐世界好好学,这就对了。这个也不是我第一个人,我是跟到祖师大德的后面,莲池大师如是,蕅益大师亦如是,这都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最敬仰的老师。把佛出现于世因缘说清楚了。
【解】佛之开示,既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
这就跟我们解释,佛讲的这些经,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么多法门、方法,这些方法全是成佛之道。要老实讲,谁能完全听得懂、能明佛的意思,那个人也成佛了,他才知道;那个人要没有成佛,他不能够如实知之。
净宗法门好,不知道也能往生,我只要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往生的条件就具足了。别的经论我们是不是真正像“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就是此讲的“如实知之”,不敢讲,谁能说“如实知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说。我们现前有一个海贤老和尚,他是能“如实知之”,为什么?他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惠能大师平等的,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他对诸佛经教,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能“如实知之”,念的人不知道,他知道,不是凡人。凡人能知,知几分之几而已,不能完全知道。我们这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在大乘经教里,所获得的如此而已。
我们的幸运,路走回来了,绕了一圈,回归净土,我们才有把握、才有信心。既然要到极乐世界了,到极乐世界去,连这个身体都不能带,身体都要放下,何况身外之物。这个大家要知道。想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才能往生。有一样牵挂放不下都不行。所以我们要学菩萨。学菩萨什么?学菩萨的放下。一切时、一切处,一切行为,或者说行事,可以做,不放在心上,这叫真放下。心上不能有,心上放不下,极乐世界去不了,那就可惜了。必须要放下,放得干干净净,学这一点就好了。也可以用一句佛号,这句佛号是帮助我们放下,那就是心里头只装佛号,不装别的,无论是善、是恶、是染、是净,是世法、是佛法统统放下。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我过去学《华严》、学《法华》、学《楞严》、学《圆觉》、学“法相唯识”,学得很多,统统放下了,现在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才能往生。
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可以染着,让我们的清净心出现,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那是修学的功夫。这个功夫是普遍的,不是专讲净土,所有大小乘法门都包在其中。“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萨;“觉”是法身菩萨,也就是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得什么?也在经题上,第一个“大乘”,“大乘”是真实无量的智慧,自性本有的,“无量寿”是福德、无量的福德,用“无量寿”来做代表,“庄严”就是自在、美好、快乐。你看离苦得乐,往生到极乐世界“大乘无量寿庄严”得到了、证得了。我们用什么证?“信、愿、念佛”就证得无量寿。
……
【科】戊三、誓愿成就
【经】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个誓愿是四十八愿,他就用四十八愿,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
【解】“圆满”者,圆妙具足也。
“圆”就是圆满。“微妙具足”,这是自性的性德,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得好,“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圆满具足”,就是“圆妙具足”,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
“圆妙”是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具足,大乘教里佛常说,“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全都是自性本来有的。《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佛完全平等。
我们错就错在迷失了自性,自性并没有丧失,迷了,你不知道,它不起作用,悟了之后,好像又把它找回来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离开它不能建立。
【解】“成就”者,嘉祥《法华论疏》云:“具足无余,不可破坏,故云成就。”
没有东西能破坏,叫成就。一切法圆满。
【解】又《往生论注》曰:“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把“成就”简单详细说清楚了,阿弥陀佛自在神力,这一句总说,“神力”得大自在。哪些神力?下面所说的都是的。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了,愿成力了,用这个力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成力了。力跟愿相应,愿不是假的,愿是真的,力不是虚设的,有愿有力,力跟愿相符,毕竟不差,这才能够接引一切众生,在极乐世界成就圆满的佛果,这叫“成就”。
【解】又《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
《法华经》是讲成佛,极乐世界就是成佛的。所以极乐世界跟法华没有两样,善男子、善女人要成就四法,下面提出四个条件。
如来灭后,你也有缘遇到《法华经》,释迦牟尼佛现在灭后。依照中国的算法,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四十二年,《法华经》还在世间,有缘的人也能见到。
【解】一者,为诸佛护念。
我们如何获得诸佛护念?真正能做到净土宗所提到“信愿持名”,你就得诸佛护念。《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这四个字蕅益大师提出来的——“信愿持名”。
【解】二者,植众德本
。“德本”是什么?“德本”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万德庄严,一切菩萨,包括文殊普贤,包括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统统都是念佛生净土成佛的,它是真正的德本。
【解】三者,入正定聚。
“正定”,把心定在“信愿持名”上,再也不会动摇、再也不会丢掉。就像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师父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干,九十二年就一句佛号,从早到晚,大声、小声、默念,没有丢失过,入正定聚。
心里除这句佛号之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句佛号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不生同居土,至少是方便土下品下生,到极乐世界插班去了,不是从小学念起,至少也是初中一年级。如果功夫好,念到“事一心不乱”,那是方便土上辈往生。念到“理一心”,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
正定聚,不能搞杂了,不能搞乱了,一个老师、一部经。
一个老师谁呢?我给诸位推荐黄念祖老居士,他讲的经,《无量寿经》注解,就是他讲的。注解这部经,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述,所以他这个注解是集注,正知正见。还有一个著述,他晚年最后一种,《净修捷要报恩谈》要读,那个里面把佛教常识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门、有教下、有显教、有密教,你要想多少了解一点,这个报恩谈里面统统说到了,佛学常识够了,帮助我们有能力应付,别人来问我,多少我们能说上几句,不至于完全不懂,难得,这个老师就够了。他是密宗上师,我们跟他学净宗,一个老师,一部经典《无量寿经》,一部注解,黄念老的注解,再加一个《净修捷要报恩谈》。再加一个海贤老和尚的《永思集》,他是给我们做证明,帮助我们坚定信心,帮助我们坚定愿心,必定生净土,经要每天听,那两种也要常常听,不要忘记,越听越欢喜。
【解】“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这就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现在众生太苦了,为什么地球上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这次在联合国,遇到罗马梵蒂冈教廷驻联合国的大使,我们在一起交流,他说出一句话,我很佩服他:今天全世界的动乱,真正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无知,说得好!无知才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感来这个不善的果报。这跟佛法讲的是一样。佛法提倡破迷开悟,悟没有开,迷没有破不就是无知。他说两个字;佛说四个字——破迷开悟,众生果然迷破了,灾难就没有了,悟开了,就得乐了,身心快乐、家庭幸福、事业圆满、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多好!但是那个根要破迷开悟。
【解】上《法华》云成就四法,当得法华经。今则法藏大士,所发一切誓愿,悉皆圆满成就。故得“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末后这四句,果!这“果”说什么?就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愿愿都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就,所以得这个果报——如实安住,这是真实得。十方世界是假的,是生灭法;极乐世界不是生灭法,所以它无量寿,人无量寿,花草树木都无量寿,山河大地也是无量寿,具足庄严,这经上介绍的很多。
威德广大、清净佛土。这四句赞叹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摘自《2014大经科注》第240集2015年8月24日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