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20 03:19:57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五台山是著名的5A 级旅游风景区,是牵动山西旅游崛起的“龙头”。是忻州市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核心基础。五台山旅游资源优势显著、潜力巨大、品位高档、含金量十足。但就目前来看,五台山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变成为经济优势,与国内其它旅游大区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把握优势,发挥优势;探求五台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永续性、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持久性,保持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显现着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定位
  (1)佛教文化旅游——五台山旅游的主题定位。五台山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的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其最大优势在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佛教文化,它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佛教历史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宗派之多、文物之丰、影响之远是无与伦比的,在国内、国外华人世界、佛教信徒、其它宗教领域、学术界有着极高的声誉。“大白塔—佛教—五台山”是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是历史性的淀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文化内涵深厚,可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目的、不同需求的游客,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佛教文化旅游是五台山旅游的主题,是带动五台山旅游发展的“龙头”和内动力,在五台山所有的旅游活动、产品塑造、商品开发中,都应围绕“佛教文化”这一核心主题,都应染上“佛教文化”的色彩。塑造中开发,开发中塑造。登山、避暑、科考等旅游活动都是对佛教文化的深化和补充。
  (2)智慧的“珠穆朗玛”(QOW—五台山)——五台山旅游的形象定位。旅游区的形象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标识,是旅游主体达到心理满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据佛教经典记载,文殊菩萨曾是释迦牟尼佛的“九代祖师”,又是“七佛之师”。因而,文殊菩萨被誉为“无量菩萨之师”、“三世诸佛之母”、“无量诸佛之母”。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弟子之一。因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的大小寺庙中弥漫着智慧、灵秀、聪颖、吉祥的文化氛围,对渴求知识,崇尚教育的大众来说,这里是圣地、是福地,是智慧的珠穆朗玛(QOW—五台山)。文殊智慧、智慧崇拜、智慧开发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形象定位,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旗帜。
  (3)多层面互动——五台山旅游的产品定位。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形象的培养、塑造,必须是在旅游市场、游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给自身一个清晰、确切的定位。要体现有特色、有优势、能竞争、潜力大、可持续的基本理念。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应确切定位在:佛教信仰游、佛教避暑养生游、佛教科研考察游、佛教生态伦理游、佛教事件游等产品上。这些产品对五台山来说,有优势、有潜力;对消费者来说,有感召魅力、有心理渴求。对不同阶层、不同追求、不同目的的各类游客来说,主动性强、历时长、重复性大、消费高。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重点打造的“拳头产品”。
  (4)多圈层吸引——五台山旅游的市场定位。旅游市场直接决定着客源规模和经济效益,是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五台山的旅游客源市场可以分为四个优势圈层。第一层为内层,约以150 公里为市场距离,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石家庄市、定州市、保定市、呼和浩特市等客源市场地。该层以近距离、短时间、日常化的旅游性质为主。第二层约以500 公里为市场距离,包括有京津唐、包头、银川、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客源市场地。以经济效益好、消费水平高、旅游心理需求旺的大、中城市的游客为对象,以日常性、假节日旅游性质为主。第三层以1000 公里为市场距离,包括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该层主要以全国为客源市场,游客复杂、目的多样、逗留时间较长,以节假日旅游性质为主。第四层以1500 公里为市场距离,包括有中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港澳台等佛教信徒集中的地区。该层主要以国外、***游客为主,目的多为宗教朝拜、科研考察,时间长、消费高。四个层次属四个方向上的游客来源,在旅游时间、旅游目的、旅游购物、旅游消费等方面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
  二、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七条原则
  (1)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实行保护性开发。五台山大量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属全人类的保护对象,其历史文物价值远比旅游经济价值大的多。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促保护。对一些将要失传的经文、经书、佛乐、佛典要全力拯救;对一些破损建筑要进行维护,既保护国家文物,又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五台山号称“华北屋脊”,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在景观建设、道路修筑、生态旅游等过程中,必须保护森林树木、草山草坡、水源、大气、地质地貌景观,保持五台山的灵气、生机、活力。
  (2)近期开发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旅游业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支柱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深、潜力大,所以必须坚持近期开发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既要有近期、有选择、有重点、具规模的开发;同时还要注重长远、宏观、整体上的统筹规划,切忌顾了眼前,断了后路。在景点布局、景观优化、开发层次、旅游线路、资金筹划等方面都应有长远规划、分期实施、有方案、有步骤、有层次、有方向。开发中滚动,滚动中开发;近期开发,讲求时效性;远期规划,讲求持续性。
  (3)人文景观开发与自然景观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台山是“华北屋脊”,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又是世界佛教圣地。五台山不仅自然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特色显著,而且人文旅游资源品位高、内涵深,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佛教因山发展,山因佛教扬名。在塑造主题形象的前提下,把二者结合起来,深山藏古寺,白云伴钟声,形成人文与自然、现实与虚幻、远与近、动与静的相互烘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扩展资源的开发空间,深化资源的内涵,提升资源的品位,显现资源的价值。
  (4)台内景区开发与台外景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从区域圈层结构来看,五台山分为台内和台外两个圈层。台内是指以台怀镇为中心,以20 公里为半径,五座台峰拱围的中心区域。台外是指五峰外围的边缘区域。台内是五台山现存寺庙建筑的集中分布区域,是五台山旅游区的核心地。台外的景点少一些,分散些,但却各有特色,价值大、品位高。在以台内为核心开发的同时兼顾台外景点的开发。在旅游时间、旅游空间、旅游内容、旅游功能上起到补充、连动、辐射、平衡的作用。
  (5)旺季开发与淡季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条件,每年11 月至次年3 月,五台山气候严寒,大雪封山,众多僧侣下山云游,也进入了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淡季,游客稀少,资源闲置。其实,这完全是传统思维定势造成的,严寒、冰雪本身就是五台山的资源优势,随着人们旅游目的的复杂化、旅游内涵的深层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加上春节旅游黄金周的推动,围绕寒、冰、雪、险、奇……可以筹划大量游客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大大拓展五台山旅游的时空范围,淡季不淡。这既是对五台山旅游旺季的补充和呼应,又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进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
  (6)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是一项历时长、规模大、综合、交叉、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工程,涉及国策、宗教、文物、环保、地方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和利益,政府部门在政策、管理、规划、资金等方面起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但是,旅游毕竟又是一种经济行为,经济效益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商品开发、管理模式、引进资金等方面的作用,与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全方位接轨。没有政府主导不力,没有市场引导不活。二者的有机结合、有机协调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两个“车轮”。
  (7)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旅游业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交流、环保等综合性的公益活动。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是山西旅游的“龙头”,同时,五台山又是世界佛教的“麦加”、“华北屋脊”、“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国家级森林公园、革命圣地……因此,发展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在进行国际交往、地质、地理等科学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一举多得、相辅相成。
  三、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关键
  (1)合理规划是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旅游健康发展的长远构想和全面计划,是“顶层高端”设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使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旅游有潜力、能竞争、可持续地发展壮大,针对五台山佛教文化优势、开发现状、市场走势,对其旅游用地、功能分区、开发时序、资源保护和建设、财力投资、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才有据可依、有章可法,才能有序、全面、系统、良性地健康发展。
  (2)优化环境是关键。旅游环境是旅游的“背景”和“基础”。包括物质环境——硬环境:生态环境、城镇环境、景点环境、服务设施环境、交通环境等。社会环境——软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这两大因素是旅游景区品位层次的外化表现,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第一”感觉,好的旅游背景环境会给人留下文明、健康、赏心、悦目的美好记忆和深刻回味。五台山是首批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但其市场规模、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比其它5A级旅游区要逊色一些,这与其旅游环境欠佳有着重要的关系,失去了游客心目中“五台山”的魅力。五台山是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条件,应该建设成:“山青水秀,月朗风清;蓝天白云伴丽日,春花秋叶入画屏”的良好自然环境。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氛围浓烈,应该体现:“晨钟醒乾坤,暮鼓涤凡心”的清净、幽深、空灵、虚玄、神秘的佛教文化环境。在交通通达性、服务质量、旅游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优化提高。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构建一个高层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起点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基础和关键。
  (3)科学管理是核心。旅游景区管理属旅游开发的“软件”设施,是旅游发展、运作的动力和核心,只有特色的资源和科学的管理,“软硬”结合起来,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管理体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会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会有强大的发展动力,才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4)全方位的媒传是龙头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理念中,“知名度”和“形象包装”已是企业或产品的价值显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也不例外。对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来说,必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大力宣传,这是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龙头”。形式上——要活:既要有政府组织的各种“促销会”,“展览会”,并建议在太原、北京、天津、秦皇岛、西安、呼和浩特等大城市的交通要口树立五台山的路标或广告牌;也要有各种学术界的研讨会、考察会,文学艺术界笔会、评论会;还要有民间乡土、乡俗活动的宣传。媒传上——要多:现在的媒传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报刊上有名,广播里有声,屏幕上有形,网络上有文。载体上——要广:要借题发挥、借鸡生蛋。不同程度的宣传,只要出现“五台山”三个字,就有后续效应。效应上——要有刻意的与无意的,近期的与远期的,显性的与隐性的,轰动的与缓慢的。形象宣传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既有历史淀积的成分,又有一举成名的奇迹。台湾作家三毛的一篇短文,使沉睡千年的水乡周庄名扬天下;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在五十年后,使湘西小城成为旅游热点……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值得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学习借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